Posted by lib105 | Posted in 1.圖書館藝文活動 | Posted on 18-01-2008
元月五日至二月二十四日普台圖書館展出──「駁古通今—認識台灣早期社會的交通工具」。
進入圖書館,館內飄揚著台灣童謠的古典樂音,時間彷彿倒退了幾十年,角落裡躺著一台碩大的四輪牛車正靜靜的等待牛隻的拖曳,可愛的造型人物阿土伯以十分鄉土的口音介紹台灣早期的交通工具──從人力車、牛車、三輪車、腳踏車,一直到公路客運的各種大客車。
最特別的是館內展出了十幾台大客車模型,是張榮泉先生以14:1的模型比例做出「台灣汽車客運公司」曾經使用過的大客車,從最早期的福特699T型底盤汽油車、金馬號、中興號,到安全舒適的國光號,都是張榮泉先生多年來的精心傑作。
每一台大客車模型皆是用厚紙板歷時五個月的時間才完成,車體的內裝從地毯、座椅、窗簾到車頂的扶手、行李架都做的唯妙唯肖,車體外車門、行李箱都可以開合,難得的是輪胎與車架間還用彈簧做了避震器,讓大客車模型不管在機能及車體的塗裝上都與真車雷同,令人觀賞後,不由得佩服張榮泉先生的鬼斧神工。
除了模型車外,在中庭則展示200多冊館藏的交通運輸書籍,孩子們可以自由的隨手翻閱;入口區還有一台大型的液晶電視正播放著多媒體視訊,介紹台灣早期的交通工具,讓孩子在下課的時間,可以快速的明白展覽的主題意義。還有牆上老照片的情境佈置與看板資料,讓大家在輕鬆趣味中瞭解台灣早期社會的交通概況與交通工具的演變。
歡迎家長與小朋友一起來參加這場時光回溯之旅,在回憶過往中更懂得珍惜現在。
Posted by lib105 | Posted in 1.圖書館藝文活動 | Posted on 16-12-2007
號外!號外!普台教職同仁陶藝作品及國中社團的紙黏土作品,十二月份於圖書館的一、二樓展出,歡迎家長及同學們一起到圖書館參觀火與土的焠鍊佳作。
培養教職員更多的才藝及專長,是學校創校以來持續推展的教育目標之一。教職同仁們在忙碌的工作之餘,利用每週一次的陶藝社團時間,在傅永悌、沈奕任兩位老師指導下,努力創作出一件件令人驚喜的陶藝作品。
一塊塊黃褐色的陶土,經過捏、柔、堆砌、敲打等過程,待土坏完全乾燥後再施上釉藥,經過攝氏1230度的高溫燒灼,最後才能成就一件精美的作品。從溼溼黏黏的泥土到一件美麗藝術品的呈現,其間有很多變數──泥土中的一顆小氣泡、土坏陰乾時不同乾燥的速率,或者在燒窯時窯內不平均的溫度等因素,都會造成作品的毀損,因此,啟窯時的心情是多麼滿心的期待啊!參與其中的教職同仁們自創作中體驗到無常的微妙變化,在過程的歷練中找尋到無限的樂趣,不斷地努力研究改進,最後終能呈現一件件美麗的作品。
這次成果展同時還有七、八年級學生的紙黏土作品一起展覽,學生們認真用心的創作,造型可愛又充滿趣味,顏色五彩繽紛,洋溢著青春奔放的氣息,看了令人不禁心生歡喜。
同學們美麗鮮艷的紙黏土、教職同仁們充滿情趣的陶藝作品,閃爍著晶瑩的釉光,靜靜的躺在圖書館的玻璃櫥櫃內,一件作品彷彿一個故事,等待著人們的拜訪、關注及傾聽。